最後更新日期:2003/ 08/ 09  
Download IE 5

 

CG人研究生涯

 

  許久沒有動筆寫文章了,說來羞愧,其實這段時間裡,發生了太多事情,自己的想法也改變了許多。將這年餘以來的心得,撰文總結如下,在研究生涯僅剩半年的此時,算是給自己留下一點痕跡吧。

 

原來自己是白痴

  雖然說,現在大學錄取率已破100%,大學生滿街都是;但是以一個美術相關科系出身的人來說,憑著以往大學以及工作中的歷練,應該對自己所擅長的領域,多少有一些認知與自信。可是在重新求學的過程中,卻讓我徹底領悟到,原來之前所學原來只是皮毛,到頭來自己竟是個設計白痴。

天阿,滿桌子原文書

  過去在作多媒體創作時,一切以爽為主;只要手上功夫強,影像有說服力,創作本來就是天馬行空。先有衝動,接著創作,最後再掰一套想法,總之只要make sense就好了,一切看起來就是那麼順其自然、充滿想法。什麼模組化設計、使用者導向、藉由互動引起觀者共鳴...等屁話,怎麼說似乎就怎麼通。

  然而事實上,講到模組化設計,必須先從軟體開發領域說起;說到使用者導向,較正式的說法是使用者中心設計 (User Centered Design),其中使用者對於系統的可接受度 (acceptability),又可分為功能性 (utility)與使用性 (usability);觀者共鳴則牽涉認知心理學,可以分別就隱喻、感知、文化差異等因素加以探討...

  過去一切輕鬆簡單的想法,現在看來一字一句的背後,都充滿了一個又一個研究不完的謎團;當時未能完全會意卻能隨口說出,現在回頭看時,真是為自己的愚蠢感到詫異。發現自己原來什麼都不懂時,唯一能做的就是:虛心、噤聲、張大眼睛學;第一次在學術領域裡感到自己的渺小與微不足道,那種感覺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怎一個慌字了得。(當然,也就因為如此,小P害怕得不敢寫文章,嗯,這理由頗有說服力吧!? )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研究所,怪人特別多

  過去在CG相關領域結識的人也不少,ICQ名單上洋洋灑灑約有近百人之多,但是真正讓人感到佩服甚至驚豔的,恐怕只有少數幾位。到了研究所階段,不到二十位的同學,卻讓我驚嘆聲連連。

  比跨領域,有人學印刷且設計能力不差,還兼玩資料庫、做虛擬實境、程式開發;比邏輯推衍,有人可以將一件事用三種角度詮釋,詮釋完還可以交叉比對;比思考縝密,有人資工背景,卻文筆流暢至極、思緒敏銳細膩;比拼勁毅力,有人已經是三個孩子的媽,且全職工作兼差當學生,拼起來還是全班第一,跟第二名總平均還狂差三分之多。

  以往傾心佩服者,多是前輩級人物,現在嘖嘖稱奇的對象卻大多是平輩,甚至是比我小上兩歲的同學。到了研究所,才真正見識到什麼叫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也才真正理解到自己的核心能力是什麼。跟真正的高手一比,那一些原本自以為是的小聰明,全都是班門弄斧的伎倆;扣掉這些,剩下的才是自己所剩不多的核心競爭力。透過同學看清自己,就像是削火龍果一樣,非要去掉外表花俏的紅皮綠芽,你才會真正看清楚裡面是黃肉還是白肉。看清自己其實很殘忍,不過了解自己真正的長處,才不會茫茫然做雜事,過一生。

 

認知架構比任何新知都重要

  我的老師 (老闆)曾感嘆道,同樣聽一場演講,聽講者有沒有業界經驗,獲得的養分真的差很多!! 類似的話在各個場合都常常聽到,只不過是把業界經驗,換成美學素養、音樂細胞、管理概念...等。其實這樣的現象,以學術的觀點來看,是有理論基礎並可被解釋的。認知心理學裡提到,人們的心理表徵或記憶結構稱之為基模 (schema),基模是與人、物、事件、情境有關之知識與信仰之組合體。簡單的說,人類的大腦總是會從凌亂中找出規律或建立結構,將已知的知識加以組織,賦與關連性;往後接觸到未知的事物時,就會與已知的加以比對,並迅速賦予意涵。有關認知的研究顯示出,一個人若能具有一個或多個一致連貫的解釋架構,會比那些缺乏如此架構的人更能具備足夠的能力去解決問題。

  簡而言之,過去的知識與經驗都會讓我們的認知架構得以擴張,遇到新知或是問題時,就可以更容易的找到歸類與對應的方式。同樣一場演講,同樣的感官刺激,有業界經驗的人,就會將演講內容與過去經驗或已知問題相比對,藉此尋求更好的解決之道,並獲得渴望已久的解答。相反的,沒有相關經驗者,對內容吸收度較淺,提出的問題也較不切中核心。

  念多少書,看多少即時資訊似乎已經不是重點,重點是,看到了什麼?每看一本書,就用幾個重點解釋它,每看一則新知,就想一想過去相關議題有什麼討論?看清楚每一件事的邏輯與脈絡很難,但是弄清楚了,就會有原來是這麼一回事的感嘆。


八分涵養,十足自信

  老師 (老闆)曾說到:「具八分實力的人傲,會讓人感覺有十分的實力;三分實力的人傲,則會讓人鄙視。」說實在的,在學校裡幾乎只有閉嘴乖乖學的份,如同上文所說的,自己學養不足的事實十分明顯,都已經這麼渺小跟微不足道,連文章都不敢寫了,哪有傲的本錢?

  不過老闆這番話,用意還是在提醒我們:八分涵養,然後方可十足自信。想想過去業界的經驗中,職場裡確實充斥著不少響叮噹的半瓶水,要什麼他都有,做什麼他都會,結果辦事不牢一事無成。職場競爭激烈,許多人手上不行靠嘴巴,嘴巴不行靠包裝;自信還是需要內涵作後盾的... 總知,虛心誠懇,厚植實力,這才是上上道。至於「傲」的技巧,我還不太會,暫時還是當個不會傲的乖寶寶吧,呵。

 

壓力? 靠! 這才叫壓力!

壓力大,最好不要吃柚子 -_-

  過去談到壓力大,大概就是一口氣拼完兩三個專案,或是連續加班一兩個星期,然後就一夥人哀哀叫,恨不得立刻把公司拆掉;到了研究所才發現,什麼叫做壓力,什麼叫做人類的極限

  馬的,說起來就恐怖,你可曾看過什麼叫做Deadline連成一個面嗎?Deadline是最後期限的意思,簡單的說就是「到期等死的那一天」。一般來說,我們會訂立一個最後期限,所有專案成員都應該在最後期限前完成工作;所以一個月的行程裡,通常會有一至兩個Deadline,再依據專案的工作內容,回推工作時程與所需人力,將一個月的工作內容排定。

  可是研究生的Deadline可是不太一樣,最忙的時候,整張行事曆攤開,光是Deadline就可以寫滿整個月;人家的Deadline是單點,我們的不只是一條線,而且還延綿成一個面。週一小論文投稿、週二人機互動期中簡報、週三導讀網路品牌及專案進度報告、週四系所網站建置簡報、週五研討會勘場... 印象當中,綿密的行程排滿近一個半月,每天都在趕場,都在為了最後一小時而拼鬥。事後回想起來,真不知道之前怎麼活過來的...

到期等死的前一刻

  體驗極度的壓力,回想起來是一件挺過癮的事,當然過癮的是回想的過程,至於體驗的瞬間,可是痛苦萬分。壓力之下,唯一能夠讓自己舒緩的理由就是:如果能熬過這種苦,那以後就沒有什麼苦吃不下來了。就這樣一邊欺騙自己,一邊繼續埋頭死命地做下去,很傻,但是論文寫完前,我還是得繼續這樣騙自己... :(


毅力,用做的!

  剛剛提到研究生的壓力,不得不提提老師的毅力。研究所裡,老師跟學生的關係非常密切,老師不只是教學者,而更像是人師。就像是媽媽對小孩子胎教一樣,老師對研究生的身教非常重要。研究生每天呆在研究室裡處理老師交付的待辦事項,幾乎與外界隔絕,長期相處且操有生殺大權的老師們,自然就成為研究生們行為的典範與榜樣。

  記得有一次,某老師生了重病,卻還是堅持趕到學校為我們上晚上6:30-9:20的課。明明手腳無力喉嚨沙啞,卻還是努力照著以往上課的節奏,有系統邏輯的為我們講述視覺傳達理論。講完兩個多小時的課並解答完問題後,他才鬆了一口氣說道:「沒事的話,我要先去研究室昏倒了」。對話搞笑,但是堅持上完課的毅力,並努力追求課程品質的自我要求,實在是令人折服。

  還有很多時候,指導老師ㄧ口氣要看數篇論文,還要在第一時間給我們意見回覆。說真的,每篇論文都是30-40頁之譜,題目也都大相逕庭,有人寫新產品開發,有人寫知識管理,有人寫文化使用性... 什麼鬼題目都有。有時候自己試著幫同學看一兩篇論文,思考邏輯上的問題,就會耗去整日的心思,看完之後像行屍走肉一樣,當天完全無法思考。偏偏老師就能夠仔細的推敲每一篇論文的邏輯錯誤,半夜裡打手機一一跟我們說明清楚,隔天一早,又看到他在學校裡,繼續處理學校事務。如果這不是毅力,那大概是我們既笨又懶吧?老師們的毅力實在不是蓋的,寫到這裡,心裡突然有個感覺,老師對研究生的要求與付出,確實不是大學時代所能體會的。

 

不要忘了,進來的初衷

  「不要忘了,你們進來的初衷。」這句話,是研究所新生座談當天,老師給我們的一句忠告。剛考進研究所,每個人都是拼了命,才擠破頭進來的,不管背景為何,大家都有著滿腔的熱血跟強大的企圖心。雖不是意氣昂揚,但至少對自己都有著一份要求與期許,不然何必浪費兩年,來這裡花錢虛度人生?

  漸漸的,可以體會到為什麼要我們牢記這句話了。兩年其實頗苦難的,別的系所我不清楚,不過敝所 (元智資傳所)的課業確實相當吃力;壓力常常大到,會讓人逐漸產生逃避的心理,而開始懷疑當初為什麼要選擇繼續唸書。想一想進來的初衷,嗯,確實,總是有些什麼想要去追求,有些理想希望去實踐... 想一想初衷,剩下半年也只能繼續拼了,我想...

  寫到這裡,差不多也該停筆了。文末附上班森同學的一段文句,在寒冷的冬夜裡,留下一點人生的記錄。

 

附錄:班森同學隨筆

喝到咖啡的炭烤味道

是種煎熬
唸研究所的同學
父親過世了
女朋友要跑了

原來念研究所
到頭來要面對的是人
而不是書、paper、真理

要爭的是思路比人清晰
畏懼的是你愛的人偷偷的走了
而你卻望著論文架構摸不出頭緒

看清了
原來書唸了那麼多
終於知道寫論文是實踐一種過程
一種實踐生命的歷程

過了40個小時呆著別人寫出來的該死架構
只想偷他的東西來用,卻連用都不知道怎麼用
就好想電視台的股市名嘴
"早就告訴你了"賺錢就是這麼簡單啊

那就喝杯咖啡
好像喝到了碳燒的原味了


小P 2003.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