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日期:2003/ 08/ 09  
Download IE 5

 

《深層思考》電腦變快,效率真的增加了嗎?



硬體升級、超頻,人人都在追求更快的速度

  最近這一兩個月(應該說是這四五個月,小P文章拖太久了..),水冷式冷卻系統被炒得熱呼呼,一堆網站都在瘋狂似的討論如何將系統溫度降低,如何修改主機板來爭取更進一步的超頻空間,市面上也多了不少專門用於降溫超頻的週邊,像是《超頻之家》、至尊扇、水冷套件...等,這一切的一切,說好聽是增加系統穩定度,其實還不是為了求得更高的工作時脈。

  小P不是什麼《超頻衛道者》,我自己也是所謂的超頻狂熱者,Pentium 166超頻233、PentiumII 266超頻450,能夠讓系統超越極限那真是十足的快感。不過,我想問的是,增加了時脈,你的工作效率真的增加了嗎?

 

時脈快,不見得就跑得快

  作圖、作動畫,CG人常常會抱怨電腦太慢,可是花錢換了主機板、CPU,卻還是沒有快上多少,甚至賠上老命使上超頻的手段還是不見起色,為什麼?時脈很重要,但是補對地方也很重要。市面上很多店家常常推出所謂的"專家級套餐",動不動就是高時脈的CPU加上標榜可超頻的主機板,然後很寒酸地配上64MB RAM、不知名的顯示卡、不知名的顯示器...

  PentiumIII配上64MB RAM實在是相當不夠,剛進Windows就可能耗掉40多MB的RAM,剩下的記憶體了不起只夠開個Photoshop之類的繪圖程式,CPU的威力還沒有全開,系統資源就已經耗盡了,這樣子的硬體組合能夠多麼威猛,實在令人懷疑,更別說是來跑一些很耗系統資源的程式了。

  除了RAM之外,顯示卡的功力也是很重要的,OpenGL可否正常硬體加速,2D顯示能力..等,對於電腦整體效能也有相當程度的影響。有關顯示卡的相關資訊這裡不再補述,請參考《99年 加速卡漫談》一文,內有小聖精闢的言論。硬碟的好壞也是重點,硬碟不是大就好,硬碟是否有支援UltraDMA Mode對於整體效能關係相當大,因為UltraDMA可以跳過CPU直接存取記憶體,可以有效降低硬碟存取時所佔用的CPU資源,有開DMA Mode跟沒開的差異相當大,尤其是在跑圖或是處於多工環境時。可是很現實的,知道要開DMA Mode的人遠比想要超頻的人來的少,所以,能超、會超,跟能夠真正獲得效能,實在很難畫上等號。

 

時脈快,穩定性更要好

  很多人很重視時脈的高低,甚至當作是電腦速度提昇關鍵性的要素,這一點,我不否認。從以前的經驗來看,當其他系統資源充足時,CPU的時脈高低確實是電腦快慢的唯一取決。不過,CPU的穩定度絕對比超頻幅度來得更為重要,因為系統不穩而造成的損失絕對不是CPU快就可以彌補回來的,尤其是在做電腦動畫或是長時間操作的環境下,系統的穩定度更會遭受到嚴苛的考驗。

  以做動畫來說,連續的Render一旦被打斷,光是開檔,重新設定Render的時間就要花去不少,而且在半夜Render的情況下,若是還要隨時起床監控電腦有沒有正常運作,那真是一件哭笑不得的事。若是在操作中當機,那損失就更大了。當機一次,重開機再回到剛剛的工作環境,經過我大約的估算,約要近10分鐘,而且這10分鐘,心理是處於相當"機車"的狀態,唯一會做的事就是看著開機畫面,心理盤算著:『剛剛什麼東西沒存檔,該怎麼辦..!?』,若是遇到的是連續當機的狀況,那連開機後的操作也會提心吊膽,想著什麼時候該存檔的時間絕對比創作發想的時間來的久。在這種情況下,你要慢慢等個3分鐘,坐下來好好喝杯茶,想想下一個畫面該如何設計,還是用10分鐘的時間賭賭看會不會當機!?答案應該很明顯吧!

  還有根據小P的親身經驗,超高時脈運作下,CPU的穩定度確實會越來越差。常常聽說有人超壞CPU,小P也超壞過,不過是屬於慢性傷害,也就是所謂的『電子遷移現象』(很久之前在某篇雜誌上看到,之後就找不太到那段文字了)。大約是說當溫度過高時,CPU裡的原件會容易被流通的電子破壞,造成閘級(Gate)毀損,以至於0與1 的訊號不明顯,造成當機現象。理論上是這樣,實際上我遇到的情形是,兩顆AMD-5x86跑到越來越不穩,甚至不一定能開機;Intel Pentium166mmx本來可跑233,現在233看不到畫面,降成200可跑24小時當Server用,完全不當機;PentiumII 266 SL2W7本來可跑450,現在跑450很容易當機,降成412則十分穩定。

 

快多少不是重點、用了多少才是重點

  剛剛扯離話題了,回到正題。OK,假設超頻一切都很穩定,可是超頻之後對於工作的效率又真的提昇了多少!?拿個CPU監測軟體來測測,當我在邊聽CD、邊抓檔案、邊寫這篇文章時,我這段期間平均耗用約15%的CPU資源;當我在做一張A4大小的平面作品時,在兩個小時的工作時間中,平約耗用CPU約45%;當我在網路上玩QuakeII(3D動作遊戲)時,平均耗用78%;唯一超過90%的機會是連續Render圖檔時(製作過程中僅約55%)。身為一個整天靠著電腦過活的CG人,其實我們都沒有辦法將CPU"撐"到極限,真正在思考、在接收資訊的時間遠大於電腦忙碌的時間,這代表了什麼!?其實在苛責電腦慢的同時,我們的動作在電腦眼中才是真正的慢。電腦每忙碌一分鐘,人類就要浪費掉最起碼雙倍的時間,當我們為了一兩分鐘的快慢而斤斤計較的時候,其實自己浪費的時間卻遠大於這個數字。

  撇開電腦與人腦的競賽不談,想盡辦法使電腦變快是為了什麼呢!?翻開好笑的超頻討論版,很多人都是在比:『我的電腦開機到Win98只要一分鐘』,『我開Photoshop只要7秒鐘』,或是『我可以邊看VCD邊燒片』,我咧,真不知道這有什麼好比的。比開機速度,如果你有一張SCSI卡,再掛上MO、Scanner、SCSI硬碟,光是跑完所有BIOS畫面,抓到硬體就要多花15秒,那不就一定比輸?!開啟PhotoShop的時間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開完之後你能利用它做出什麼好作品?!(我很肯定作品的好壞絕對跟PhotoShop開啟所花的時間沒關係)邊看VCD邊燒片,我想,這可能還有點價值,不過實在有點無聊。

  說實在話,若是問我:『電腦超頻後,對我帶來什麼幫助?』我想最大的好處是,提昇了工作的順暢性,讓我在工作流程當中,避免了不必要的等待時間,以同樣的配備,達到更好的效能提昇。其實,創作時最怕有雜事煩身,哪怕是老媽善意的一碗宵夜,可能都會因此打斷整個製作上的順暢性。用電腦時,這種狀況最為明顯,明明創意來了,可以立刻好好做下去,卻因為電腦的遲緩而使創作的『立即性』大打折扣,甚至因為等待的時間過久而讓創意變質,這都是很傷害的。另外,更快的效能可以讓自己一試再試,隨意修改,三四年前做動畫,一Render就是兩三天,時間都不夠,要改也很難改了;現在可能只要兩三個小時,看完之後不滿意還可以一改再改,甚至全部重做;有了修改的彈性,動畫的品質當然能夠明顯的提昇。

 

超頻的高潮過後,你省到了什麼

  兩年前,一本ComputerDIY的創刊號,整本雜誌都繞著超頻來寫,將超頻一舉推向台灣電腦界的顯學。話題延燒到現在,一台絕對不可超頻的電腦,似乎很難在電腦零售市場上看到。更有趣的是各家出版社也把超頻當作一個重要課題來研究、寫書。PCREPORT!1998.Oct出版的『超頻究極功略』一書中曾經對超頻做了一番徹底的研究,裡面有一篇文章名為《狂想曲-超頻經濟學》,對超頻的經濟面做了分析,結論是:1.超頻省下來的錢屬邊際效應,除非將多出來的錢加以運用,否則沒有真正的效益。2.超頻的效果在大部分時間Idle的電腦上並不顯著。3.電腦產品週期過短,使用年限效應不明顯。

  從這篇專文的結果來看,其實很明顯的,超頻本身並無價值,超頻帶來的附加效益才是超頻的真正價值所在。例如,把電腦加快速度一倍,你會賺到什麼嗎?答案是什麼都沒賺到,但是電腦變快,讓你原本一天的工作,半天就做完了,現在你有更多的時間休閒一下或是做比原本更多的工作,這,才是真正的獲得。

 

結語 - 要快,更要知道該往哪裡去

  千里馬沒有遇到伯樂之前,只是一匹鱉三馬,但是要是遇到一個只會叫牠在院子裡兜圈子的伯樂,倒也不勝唏噓。做一個現代伯樂,除了要馬兒跑得快,你還要懂得翻翻地圖,帶著馬兒遊山玩水,看看這大好風光。在電腦每18個月快一倍的速度下,如果每天都還是傻傻的在電腦前面,花同樣的時間做同樣的事,被笑話的可能是自以為是的人腦。以這段話與所有愛好『超頻』的人士共勉之,假以時日,處處有好馬、處處有伯樂的太平盛世,將不遠矣。

小P 1999.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