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日期:2003/ 08/ 09  
Download IE 5

 

電腦繪圖美學初探



前言

  美學?沒學?小聖只是一介窮酸書生,有何資格來對美學大放厥詞呢?更何況是一個嶄新的藝術領域 ─ 和許多的藝術形式比起來,電腦繪圖的歷史實在是很有限,但是發展的速度、普及性卻是前所未見的。

  但是在國內的相關領域(教育界、設計界......),對於電腦繪圖人文面的探討卻是有限,坊間能收集到的資料實屬有限。小弟不才,曾以"電腦繪圖的美學"為題,做了一篇報告 ─ 說是報告,也有極大的部分是參考引用自各書籍論文當中,在此也向原作者道謝(道歉)。

  或許對以後有需要作相關報告的學生有點幫助,總之,大家姑妄聽之吧!

 

CG ─ 第九藝術

  我將「電腦繪圖」稱為第九藝術(雖然不知道是否已有其他的藝術種類使用過)在當今藉由電腦的高效能運作,而產生視覺圖像的電腦繪圖藝術 (非指一般工程用電腦輔助製圖圖像CAD/CAM而言)已成為當今藝術創作領域中的新寵兒,也深信電腦繪圖將左右未來的藝術型態。

  隨著科技的進步,資訊的發達,電腦已在我們的身邊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而電腦繪圖,也成為這幾年的新興藝術種類。雖說如此,但一般人,甚至藝術工作者對電腦繪圖的認識都停留在粗淺的階段。所謂電腦繪圖的相關的理論,也都著重於技術層面研究與發展。關於電腦繪圖藝術的人文素養,美學理論的研究,尤其是國內,卻仍在萌芽的階段。

  而國內設計相關科系,雖然陸續開設電腦繪圖相關課程,但是也僅止於技術的教授,大多數師生在「電腦繪圖」上的觀念仍停留在視為「應用工具」的層面上,卻忽略的電腦繪圖不只創作的工具,更是傳達的媒介......故我希望將本文的重點著重於電腦繪圖在人文面的粗略探討。

 

電腦繪圖的定義

  什麼是電腦繪圖? 通常是以CG ( Computer Graphic ) 來泛稱,凡是經由電腦對物體的形狀及影像所進行的創作、儲存和處理,均稱之為電腦繪圖。除此之外,因為在電腦上製作的影像都是數位式(這是相當重要的一點),所以也可稱為數位視覺Digital Visual......。在國內,多半將「電腦繪圖」稱為「電腦動畫」,但電腦動畫只能說是電腦繪圖的一環,這倒是本末倒置的稱呼了。

  電腦繪圖的種類與應用範圍極廣,舉凡電腦動畫、影像合成、多媒體、虛擬實境......等等,不勝枚舉。站在不同的觀點也有著不同的區分方式,但大致可由兩個方向來作區分。

  • 以呈現方式分(時間)

  1. 靜畫
    呈現單張畫面,自然就是所謂靜畫(取動畫的一個片段,也算是靜畫了),例如影像合成類的作品。

  2. 動畫
    以一張一張連續的畫面,造成動態,也就是泛稱的電腦動畫了。


  • 以製作方式分(空間)

  1. 2D
    類似傳統繪畫般,平面二度空間的製作法製成的作品稱之,如以PHOTOSHOP作成即是。

  2.  3D
    在電腦中建立立體三度空間模型,光源.......等等因素,再成像而成的,可稱為3D繪畫,多半是運用在動畫類

  當然,以上只能說是大略的分法,甚至現在的電腦繪圖多半也混合了許多的型態(表現、製作......),也更難說強制的去區分了。

 

電腦繪圖藝術與傳統視覺藝術之衝突

  電腦繪圖藝術,發展至今已有一定時間,但對於藝術形成的定位,仍未有明確的定義。許多當今頗負盛名的藝評人,認為時下的電腦藝術仍然擺脫不了"科技特殊視覺效果"。的膚淺內涵、科學性的實驗產物、偶發性的創作本質、毫無人性感受的間接互動性、缺乏美感、美學及感性內容為主的視覺經驗。

  對於此電腦繪圖藝術與傳統視覺藝術的本質,形成相對的排斥性,而無法接受這一新的創作形式。對於這種排斥新藝術創作的表現型態,其原因大致可歸納如下。


  1. 新藝術形態的誕生。其使用的素材大多是來自於科學實驗室,經由科學實驗及分析,而成為一新的材料或工具。因此,而被曲解成科學實驗室中的產物,而不具備藝術價值的「造像」內涵。

  2. 其創作作品之複製性,與人為參與的成份大大地降低,且其創作過程的參與性屬於間接的形式,造成創作者與其作品問的直接「手感」不具人為性的跡象。

  3. 無法將作品呈現唯一的本質,及電腦藝術本質的定位不明確性。創作作品是定位於電腦螢光幕上的圖像,還是電腦主機本身加上螢幕圖像,還是經由雷射印表機列印出之圖像(Hard Copy),還是由三者"電腦主機""螢幕圖像"及"列印出之圖像",共同來定義電腦藝術作品的本質定位。

  4. 傳統藝術領域的專業創作者,由於科學知識的貧乏而無法接納艱深的邏輯思維模式及數理背景的理解探索方式。

  5. 藝術的歸藝術,科學的歸科學的舊美學思潮,未能體認當今藝術形式的多樣性、多元性及多變性向全方位自然美學的新理念。盲目地,支持柏拉圖不可共量性學說之論調。

  6. 逃避所面對的現實。由於新科技的突飛猛進,新的科技產物,不斷地被發掘,這正是未來新藝術形態的素材選擇,這是一項不可爭的事實。

  傳統對於知識的分野,及對於不同領域學問的不聞不問,冷漠毫不關心的心態,排斥和白己知識領域無關的學問,以減少挫折感的發生。事實上.有關電腦藝術作品的美學定位,許多藝術評論家認為,電腦藝術的明確定位是決定於何時電腦藝術亦能以其他藝術評價的共同標準來看待之,何時如這樣的問題「妳是如何完成這幅作品的?」不再成為唯一被詢問的問題,何時電腦藝術才能停止模仿其他的藝術形式及風格,而成為唯一獨有的藝術本質,將成為當今所有電腦藝術家,最迫切認知的一項時代課題。
(P.31 電腦動畫基礎 吳鼎武•瓦歷斯)

  面對一個全然的嶄新領域,我們也只能以既有的藝術形式來做比較與判斷的基準。以上的觀點,現今看來,似乎也有一點兒過時了,但小聖認為多多少少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時代意義?)。

 

電腦繪圖藝術對視覺藝術帶來的影響

1.傳統攝影、繪畫受到衝擊

  現在大多數電腦繪圖玩家本身並未具備有美術設計的內涵。只是藉由電腦工具,來完成多重影像的合成,因為在電腦繪圖藝術的創作執行中,既使沒有繪圖、設計及美學訓練的人,亦能輕易地將影像處理成各式各樣的視覺效果。而這些特效合成,僅需在指令功能選單上,特效功能指令,即可達成如莫內畫派,馬賽克、浮雕、光暈、柔邊、水波、鏡射、運動等視覺效果的呈現。幾乎到了無所不能的境界。(P.34 電腦動畫基礎 吳鼎武•瓦歷斯)

  這一點的確使傳統的視覺藝術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的衝擊,也迫使傳統視覺藝術的工作者必須正視數位工具與媒材的影響力。

  再者是就像任何人亦可將相機快門按下的原因是一樣的,因為太容易為一般人所操作及使用,每個人都能輕易的從事創作工作,正面來說,在現代藝術主張以平民化、生活化及普及化的理念下,電腦繪圖藝術的確是一項直得推廣的藝術媒材。但反面來說,也因為太容易為一般人所操作及使用造成創作品的層次性、藝術性及原創性,無法明確定位之。是否具創作活動目的之表現,這其中的藝術價值之有無,作品的價值,都難以界定了。

2.不可預期性,創作流程改變

  以電腦來從事創作,透過螢幕上光影的視覺效果,及操作電腦對不同的功能進行嘗試的過程中,會在不刻意的狀況下產生多種的構想,因此以此種方式創作的許多作品,都是在達到原構想的路程中不經意而得的,而有些構想甚至是未經事前構思,直接在電腦上試出來的,也就是說在電腦繪圖的創作過程中,構想是多變的且常常是不經意出現的,另外由於電腦數位化的特性,也使創作過程出現了「可逆性」,創作者有機會不斷修改作品,不斷嘗試,這也導致創作的不可預期性大增(這點也如同兩面劍,是好事也是壞事)。

  工具的改變使得視覺藝術工作者、設計師在從事設計與創作的過程中,思維的方式易產生改變。

3.數位化,不再有唯一性

  因為電腦內一切資訊皆由數位構成,由電腦產生的影像。也都能一分不差的完全複製......,傳統對於作品價值的認定法 ─ "唯一性"受到了挑戰。

 
     在所有藝術型態中,尤其中以版畫藝術,在作品的複製特性上,似乎與電腦藝術有相似之處,不同處則在於版畫藝術的複型品,在於其複製的數量上有其極限存在,且其複製品間,仍有些些微差異點,如第一張複製品和第一百張複製品,其油墨的濃淡度、飽和度、彩度及整體畫面的浸潤度,就會造成其不同的視覺感受,其價值亦就不一樣。此時.版畫家為將其複製品的數量限定在一定額,因而將其鑄版銷毀,使其複製完成的現有版畫作品,成為有限量的藝術品。 

 在此.對於電腦藝術品的原創性之認定,似可採取和版畫藝術品相同的認定定義,由於電腦的數位複製效率高,造成複製品與原創品間的區別性,不易由人眼來辨識,它須藉由科學辨識儀器來完成差異上的認定。換言之,電腦藝術品第一張和第一萬張複製品的視覺呈現,是無法由肉眼來辨識之。更糟的即是該藝術品的原作電腦圖形檔案,可藉由無限的拷貝而複製出許多的"原作檔案",造成原作真偽難辨的困擾。為此,電腦藝術家在銷毀原作的圖形檔案前,先選定列印的素材,如紙,布,金屬等,再將該圖像列印在該素材上,成為唯一的一件原創作品,這得完全由創作者來定位其作品的唯一性。但是創作者若想多複製幾幅相同的作品時,則便產生複製品間的差異性該如何去界定的問題,此時該如何去定義第一張和最後一張複製品的 "先後順序"及"公證性"將是另外一項新挑戰。
(P.32 電腦動畫基礎 吳鼎武•瓦歷斯)

  但前面的說法仍有可議之處,也犯了以傳統價值來認定電腦繪圖的毛病。資訊時代,數位化作品的可貴之處也在於其交換性與永久保存,隨時修改的特性,電腦繪圖作品的價值認定,相信也不在於複製份數或獨一無二上,這點倒是未來數位視覺工作者所要思考的問題。

 

 

電腦繪圖的問題點

1.形式僵化與缺乏原創性

  由於多數電腦繪圖應用軟體,在視覺特效的運作、工具的特性表現,繪畫材質的選用及動畫製作的運鏡、貼圖等運作上,其軟體間的工具箱元素及主選單下的功能指令運作完全相同或相近,因而造成不同的原創者,在作品的表現上,出現具有「同質」性的視覺經驗,如某些特殊濾鏡的視覺效果、繪畫技法的呈現質感等,造成不同的創作者,其作品間存在有共同的「創意元素」,因而大大地降低了藝術創作的唯一性與價值感。因此,也讓許多從事傳統技法表現的藝術設計創作者,所不願投入心血學習的主要因素之一。

  這也顯示現階段,電腦繪圖上極大的盲點,以功能主導作品的問題,當每一個人都使用相同的功能時,創作品的層次性、藝術性及原創性,這其中的藝術價值之有無,作品的價值,都難以界定了。

2.內涵與生命力

  由於許多"數位技法"的產生,例如濾鏡效果,讓一般大眾及初學者即使沒有專業的繪畫及設計能力,亦能輕易地進行影像處理的創作,如素描、水彩、粉彩、噴畫等視覺效果。且藉由電腦軟體的輔助,許多人為的筆誤及失誤皆可因而避免。對於熟習傳統技法的專業美術工作者來說,可說是一項如虎添翼的工具。而有關創意的優劣,則決定於創作者的想像力,故整體創意的極限,不在於電腦系統或軟體軟體本身的效能高低,而是取決創作者本身,這是不變的真理。

  即使電腦軟硬體再發達,真正重要的還是創作者的美感與素養了。

3.技術引導創作

  電腦繪圖技術,作為視覺傳達設計的一種表現手段,早已受到應有認識與重視。相信大家都會同意,技術只是讓創意更完整表達的輔助工具。固然,過度標榜電腦繪圖無所不能的論調,有必要予以糾正。但也不必因為它只是輔助工具,而予以排斥。利用電腦繪圖技術來作視覺傳達設計,若表現不彰,其罪過不在電腦繪圖,而是在於人本身。換言之,是該人本身尚不具備視覺傳達設計的基本涵養問題。

  根據華德.迪士尼(WallDisney)多媒體部門總裁 Issac Victor Kcriow,所做的問卷調查顯示:當熟練電腦繪圖之後,設計人員的創造力以及生產力,有逐漸提高的現象。而且該調查也同時建議當前的設計科系學生,應該學習更多的電腦繪圖操作訓諫。因此,電腦繪圖技術,不僅只是作為視覺傳達設計的一種表現手段,同時也兼具培養視覺傳達設計能力的作用。不獨傳統工具才擁有這種訓練。斷言只有傳統的表現工具,才能培養出良好的專業人才,只是似是而非的論調。更何況,電腦繪圖技術在視覺傳達設計上,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相信業界在取才用人方面,也會將熟練電腦繪圖技術,列為必備的條件之一。(電腦繪圖技術導論 美工圖書社)

  由於目前電腦繪圖硬、軟體的廣泛運用,更加速傳統技法表現上的新變革。甚至在藝術設計教育的體系內及藝術的創作過程中。產生了新的觀念及方法。可歸納為以下數項要點:

  1. 藉由電腦的輔助,可提昇不斷聯想的創意力。
  2. 藉由電腦的輔助,提供了創作者嘗試新構想的執行力。
  3. 藉由電腦的輔助,增加創意構思的多樣性及頻繁性。
  4. 藉由電腦的輔助,可提昇作品的製作效率品質。
  5. 藉由電腦的輔助,能有效地掌握製作上的時效性。
  6. 藉由電腦的輔助,更能有效率地執行影形像資料檔案的管理,修改、傳送、儲存及列印等繁複的工作

 

未來觀

新文藝復興時代


 「因為電腦不是一個功能不變的工具,電腦本身就是學習者。你給它醫藥知識,電腦就變成醫生﹔你給它科學知識,它就變成科學家﹔你給它計算的能力,它就變成計算機。電腦可以說是一個未定義的工具(tool),所以電腦的應用(應用沒辦法固定,這就註定了人跟電腦的關係沒辦法固定:你每天都有新發現,只是今天學的東西和明天不一樣。所以,如果學習電腦可以免除我們某一些負擔的話,就很容易引發我們再去學,而不是不需要學。

  電腦這個工具的發展,也使得我們在工作或創作上,自然而然的會是一個multimedia man(多媒體人)。或是一位文藝復興人,文藝復興時代的理想於焉實現。

 在internet的世界裡,不僅是磁性書寫的時代,更將是電子創作時代。過去創作的型式是分工的,有人作音樂、作影像、作文字,你用你自己熟悉的創作工具扮演一個角色。但是以後我看不出這些不同的創作工具會有什麼不一樣,因為都是digital format(數位格式)。所以未來一個創作者同時熟悉這所有的工具,對他來講根本不是奇怪的事。在我們現在看來,這種人就是所謂的多才多藝,但從下一代看來,根本不是這麼回事,他是同時就學會了。」
(商業周刊 583期)

  引用這段話,主要是想說明,電腦與創作者之間的關係,已不是單純的工具與USER,而是一種創作的歷程,因為電腦的軟硬體一直在改變,創作者也一直在調整與電腦之間,與作品之間的關係。有關電腦繪圖藝術的發展,或許也將自然的逝去 ─ 並不是消失,而是已融入所有的創作中。

  電腦對於創作者而言,也將不是單純的應用工具、創作工具,更是一個表現的媒介。這或許是未來我們要建立電腦繪圖的新美學觀時,所要注意的一點。

 

參考資料


  1. 電腦動畫基礎 吳鼎武•瓦歷斯 編著 松崗出版

  2. 電腦繪圖設計寶典 第三波出版

  3. 電腦繪圖技術導論 美工圖書社

  4. 商業周刊 583期

  5. 設計:教育文化科技 ─ 視覺傳達設計 亞太圖書出版

 

小聖拙文 野人獻曝 1999.2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