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日期:2003/ 08/ 09  

 

NOTEBOOK IN CG



小聖還是敗了一台notebook......
 

為什麼會買notebook,當然是對帶著notebook,看起來很優雅的坐在Starbucks裡有點幻想(現在就坐在Starbucks裡陪太座讀書U_U)。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常需要用到電腦,手邊沒有時會覺得不方便。但是為了這個方便所付出的代價,是每天要背著快三公斤的重量跑來跑去練身體(還有半年的所得......)。

notebook跑三滴,好像也是很多人感興趣的一件事情。

不過為什麼要放著好好的桌機不用,用筆電跑3D勒?......嗯嗯!有的時候要在外面做一些簡報、demo、教學交流的時候還是有需要的(最少我是這樣說服自己的^_||)

其實現在的notebook隨便一台都是p3m 800起跳(當然是指新品啦)

要應付主流的動畫軟體,在運算能力上已經不是太大的問題。主要的瓶頸,在於顯示卡不夠力(夠力的顯卡都是吃電的怪物),無法提供必要的3D加速性能。以及硬碟效能遠遜於桌上型,存取能力不佳......但是這是筆電先天上的限制.....要跑還是可以的,Ram加多一點是必要的,這樣可以有效的減少讀取硬碟拖慢執行效率。至於作2D是絕對可以的啦.....不過筆記型電腦所用的TFT普遍來說反應速度比桌上型的液晶螢幕要來的慢,但應該是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前言就在此打住,對於Notebook的分類、需求考量、選購......等問題,相信各位能在坊間相關雜誌找到豐富的報告與評析,也就不在此複述。小聖將就這一段時間使用Notebook的心得 ─ 尤其在電腦繪圖相關的使用上,和大家作個分享,也讓有需求的朋友能有個參考的資料。
 



 


運算能力篇
 

根據大部分的使用經驗與報告,筆記型電腦的處理器因為要降低耗電、發熱.....在同時脈的狀況下,大概是桌上型CPU80%的效能,但是處理器的效能,並不能代表整體的運作狀況(後眠還會提到其他的瓶頸,只有更差啦…^_^||),但這也是針對耗能的程式而言,一般的多媒體、文書工作,老實說並不會有顯著的影響。

現在筆記型處理器主流是Pentium III M,印象中是733Mhz起跳,說到這一款CPU就不得不順便提一下,這是.13製程內含512kCache的Pentium III Tualatin的頂級Pentium III,相關的測試報告可以參考"超頻者天堂"的測試。在Intel甫發表表筆記型專用的P4之前,市面上所能看到效能最好的CPU,如果對筆記型電腦有興趣的朋友,也不需要苦苦等待P4,現在的P3m是一相當成熟、高效能的產品。

以小聖的PRESARIO 1700 搭載 P3M 1.06G來說,就算效能打個八折,單就運算能力來說,也是和桌上型的P3 800Mhz不相上下。事實上,不考慮週邊存取的瓶頸下,還是時脈決定一切,筆記型的效能並不遜於桌上型的CPU......但是大多數筆電用的CPU都是變頻的,會隨著使用電源的種類/運算量而調整CPU的時脈

之前CPU的測試報告,甚至推測到了P2 700時可以接近Realtime的結果,當然這是不可能的,而這個測試檔年代也太久遠了,也無法反應現在處理器的負載。所以小聖也就順手拿了幾個檔案,比較一下。這裡的測試,只是簡單的反應運算效能的差異,並不是準確的數據,僅供參考而已。

這是一個一般運算量的場景。一個主光算全局照明,一個補光加強臉部,使用了Shag Fur算毛髮,使用Final Render「渲染」。桌機是Celeron 533 oc 800、512MB RAM(很舊的機器了),扣除掉FR第一次分析場景不計,連續Render三次取平均是
2分17秒
;但令人意外的是在Notebook上只花了57秒!這似乎已突破「隨時脈成正比」的規律,小聖不信邪的又測了幾個檔,大致上都差了1/2-1/3的時間(尤其是有用FR的最明顯)。

這當然不是說Notebook很能算,我猜是MAX 4.26有對P3作最佳化.......Anyway,有機會再多測幾台機器,因為這已經是另外一個有趣的問題了。
接下來也拿MAYA測了一個小場景,打了兩盞燈,主要以Raytracing 、反射來增加運算量,平均是 3分08秒 VS 2分42秒,看來是比較正常的差距^_^

 



存取篇
 

筆記型電腦效能上最大的瓶頸在於硬碟,這絕對是不爭的事實。

不管是ATA100、ATA66.......這些傳輸模式上的差異,都不若硬碟的轉速來的致命,7200rpm的就是比5400rpm的硬碟要來的快上一截更別說筆記型電腦使用的2.5"硬碟,轉速還停留在4200-4500rpm,在效能上大大的落後。現在的程式越來越大,動畫、影像、聲音檔都是龐然大物,同樣開啟一個檔案,所差距的時間是很明顯可以感覺出來的。

尤其是執行大型的程式,需要使用到硬碟作置換時,就看到筆記型電腦像是死機一樣卡在那裡,動的很辛苦。這和處理器的效能就沒有直接的關係,基本上是物理性的差異了!例如,當執行Photoshop時,只要不灌爆記憶體,都還可以輕鬆愉快;相對的,超出了實體記憶體的上限時,對效能的拖累是可想而知的。但是。一般來說,對於實體記憶體與虛擬記憶體的使用,並不像我們所想的,RAM用完了再用硬碟空間,而是同時在耗用的,所以在整體的執行效能、順暢度,自然和桌上型電腦是有一段差距的。
 

在使用3DS MAX、MAYA時......最大的影響就是整體反應變慢,按下指令可能就要等一下硬碟讀取.....^_^||。尤其是MAX在設計上就是將所有的執行緒都載入,開啟的時間就更久了,MAYA好一點(不過是越用耗越多)。

更別說是執行Premiere、AE等視訊處理的軟體了,這些完全是在尬硬碟的程式─大量而連續的讀取工作,基本上當你開啟了工作,接下來就是看著螢幕發呆了。

不過,這並非無藥可救的,第一點就是RAM加多一點。
 

RAM加多一點可以有效減少讀取硬碟拖慢執行效率,也可以省點電。128MB絕對不夠,256MB是基本的要求,超過512MB就似乎沒有這個必要了,一來不見得每一台Notebook都可以加到這個數字,二來也不見得用得到反而增加耗電量。
 

另一個克服存取瓶頸的方法就是使用外接硬碟,現在較新的筆電,應該都會配備IEEE1394,舊一點的也可以藉由PCMCIA增加IEEE1394連接阜。IEEE1394的傳輸速度高達400mb/s,可說是新一代外接高速週邊的不二選擇,雖然USB也可以外接,但是傳輸速度實在差太多的(還跟不上16X燒錄的速度哩)。至於USB2.0目前普及度還不是很夠。

最少在視訊剪輯上,IEEE1394已經是現在公定的標準,如果有必要使用筆電從事視訊相關工作,將外接硬碟當作工作碟是絕對必要的,在市面上也有相當多的產品,價錢差不多都在3千塊以內,再加上一個7200RPM的硬碟,應該是可以接受的解決方案。

最近阿湯哥的硬體網站有一篇使用2.5”硬碟作RAID的測試,很有趣......也是增加存取效能的一法,不過只有少數的筆電能夠(內部)擴充第二顆硬碟;要外接但W2K/XP似乎不支援簡單的外接/抽取式磁碟作為DiskArray的做法,說不定真的會有廠商做出這樣的產品,但是價錢可能就很可觀了(同容量的硬碟,2.5”的要貴上2~3倍),可能要定位在高階人士的移動需求吧。
 



顯示效能篇
 

講到顯示的部分,這就是Notebook跑CG最大的致命傷了!

先談談筆記型電腦用的LCD,老樣子,為了省電、省重、省空間......筆電的LCD在反應時間、亮度、色準上都不如桌上型的液晶螢幕,這是先天的限制。當然,接受的程度是因人而異,只是要先說在前面,這或許是不小的困擾。(要作CG,現階段CRT還是最佳的選擇)

嚴格來說,noteoook是沒有顯示卡這個東東的,因為所有的晶片幾乎都是銲在主機板上了。而為了節省空間、方便設計......大多數的Notebook使用的"顯示卡"常是整合在控制晶片上,並且採用分享記憶體的方式運作,夠用就好,更談不上3D的效能了。

但隨著對3D需求的增加,各家顯示大廠也推出相對應的產品,以往不可能看到的狀況,也在現階段的Notebook上出現了,最少小聖是在Notebook上玩完重返德軍總部的...^_^

目前在國內可以看到量產化的Notebook上看到還可以討論的晶片,是NV的Geforce2GO與ATI的Mobile Radeon,其他什麼SiS、Intel......那真的是聊勝於無,不值一提了。

  Geforce2Go────閹割板的Geforce2MX 200

 Mobile Radeon────閹割板的Radeon VE

這樣一講,大家對這兩款晶片的效能有個底了吧?(所以也不用期望的太高啦)

現在筆電的3D效能之冠,非Geforce2GO莫屬,在3DMark2001下可以跑過2000分。再加上NV在OPENGL上的支援度不錯,想在筆電上跑3D(堪可作業),這是唯一的選擇。但最大的問題是貴,在國內可以看到使用Geforce2GO的筆電並不多,想想看比同級多花近一萬元買一塊Geforce2MX200,最少我是下不了手(再會啦!無緣的TOSHIBA)。

所謂的閹割,主要是時脈降低,但是Geforce2GO還是相當會吃電發熱的傢伙,這對NB是個大問題。ATI的狀況好一點,在耗能上的控制較NV優秀,而Mobile Radeon將記憶體和晶片封裝在一起,減少了很多在設計上的麻煩,這也是ATI在筆電市場上佔優勢的地方,但是3D效能上就不如Geforce2Go了。NV對於區隔產品線似乎樂此不疲,也搞出了一個Quadro2GO,想當然爾是同樣晶片,釋放了專業OPENGL的功能,至於可不可以把Geforce2GO改成Quadro2GO?軟改理論上應該是可行的,至於硬改?我想應該沒有人會 跟錢過不去吧……

小聖的Notebook搭載的是ATI Mobile Radeon M6,以實際使用的狀況,因為只有8MB的記憶體,所以場景貼圖一多,很快就達到了瓶頸,但是在Wireframe下,三五萬面的場景還可以轉得動……但是離順暢還是有一段距離,畢竟ATI在OPENGL上本來就不是很出色(OKOK…這是筆記型電腦,不要計較太多)。但是要玩3D的遊戲,大致上是可以接受的,至少使用Q2引擎的CS、Q3引擎的重返德軍總部,640x480、800x600都可以推的動,但是最近的榮譽勳章…嘿嘿!桌機上的Geforce2Ti都不敢特效全開,筆電也只有掛點的份了。

總之,對於在筆電上跑三滴,小聖將之定位在能夠開檔瀏覽,應付簡單的展示、交流上即可(當然也是預算有限的關係)。不過,3D既然是趨勢,在Notebook上自然也不能免俗,例如 Dell 、Toshiba IBM也都推出以取代桌上型為定位的工作站級筆電,搭載最新最強的Geforce4GO或Mobile Radeon 7500/GL,從最近的測試報告看來,的確是相當可觀的效能,但是所費也是不貲,並且犧牲了筆電的方便性。真正是金字塔級的產品。


 




結論

看起來,這篇報告似乎在勸各位朋友,不要想用筆記型電腦跑繪圖……的確,如果以桌上型電腦強大(而相對價廉)的效能表現來要求,筆電是要打上一個不及格。但是不同的產品有不同的定位,我想當80%所需的資訊都已經數位化了,也代表我們可以更加延伸工作的時、空間,所以現階段筆記型電腦最重要的就是一個「移動性」,能夠在更多的場合進入工作的狀況,以保持工作的連續性(如咖啡店寫稿),或應付特定的需求(如業務簡報、提案)。而不是去取代桌上型電腦。當然,我們也期待,能有更功能強大價錢更合理的產品問世,「需求」與「須求」是互相影響的,但在這之前或許該想想看,我們的工作觀念已經夠數位化了嗎?

註:「沒有把產品的功能發揮到極致是對不起自己」,所以小聖的敗家行為都是公開讓網友檢閱的。寫這篇文章充其量是把自己敗家的行為合理化。

 

2002.3.20 數位化中的小聖


附錄:

台北Starbucks插頭一覽……

現在進了Coffee Shop,第一件事情就是找插座……身為電插頭的站長,對此必定又是一番經驗談。一般來說像Starbucks這一類的咖啡店,只要不要太誇張影響到其他的客人或是有礙觀瞻,都不太會管,有的時候一家店裡,居然有好幾個人帶著Notebook……這時就是搶位置的時候啦。但是像私人的咖啡店,最好是先詢問店家比較好,有些地方並不允許這樣的行為,因為這並不包括在消費範圍內。

而因為通常桌面空間都有限,最好是享用完飲料再把本本拿出來作業,在公共場合人潮進進出出的,一不小心碰到撞到的事,也是不無可能;如果要聽音樂或有「聽」的需求,記得戴付耳機……哇哈哈,看來要帶的可不少,廠商在賣電腦的時候,可不會把變壓器的重量也算進去,再帶一條網路線備用……零零種種加一加,原來2.5KG的電腦,出門負擔的可是三公斤的重量。Anyway,下面是小聖有印象的電源位置,(不要跟我搶喲)……
 

中山北路民權東西路交叉口的Starbucks:二樓靠廁所玄關外的牆上
民生西路馬偕醫院旁的Starbucks:三樓靠窗,垂降設備旁
板橋大眾唱片對面的Starbucks:二樓靠窗,樓梯一走上去就看的到
羅斯福路台電大樓對面的Starbucks:櫃檯附近,走道旁的牆面下
天母西路麥當勞對面的Starbucks:進去左手邊的玻璃窗旁的牆角下

羅斯福路上T-Zone旁的羅多倫:吸煙區入口旁的牆角

和平東路建國南路交叉口Starbucks:好多個,請慢慢享用....^_^
新公園旁的Starbucks:地下室下樓梯口右邊
開封街懷寧街交叉口的Starbucks:二樓靠窗右手邊數來第一個柱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