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日期:2003/ 08/ 09  
Download IE 5

 

《CG人與DC》小P的數位相機使用報告



有錢人的玩具?

  1999年,電插頭刊出《如何選擇數位相機 》一文,詳細探討數位相機採購哲學。如今,兩年後的今天,數位相機已由100萬像素,大幅跨越進300萬像素CCD,而且投入家用市場與專業領域的廠商也越來越多。Canon、Nikon等傳統相機龍頭,加上Kodak、Olypaus、Fuji、Sony等消費型相機大廠,通通投入數位相機生產行列,這兩年來的變化與進步,確實將數位相機從實驗室帶入真正『可消費』的家用市場中。

  不過,目前數位相機的偏高售價,還是免不了讓它有『有錢人玩具』的封號。小P雖不是有錢人,但還是敗了一台數位相機回家,在使用過後,確實對數位相機有了另一番體認。老實講,在用過兩個月後,我實在不太能夠想像以前沒有數位相機的時候是怎麼過日子的?做CG創作卻沒有數位相機,有沒有搞錯?這是我目前的深刻感受,不誇張,也不矯情,而以下就是完整的數位相機使用報告。

數位相機考古學

  首先來一段歷史演進介紹,根據小P用盡所有搜尋引擎的查詢結果,發現數位相機的發展史可以追溯到50多年前。1940年代,電視機剛開始播送時,由於沒有紀錄影片的技術,所以所有的電視節目都採用Live方式播出。一直到了1951年,Bing Crosby laboratories推出了VTR技術後,影像才得以電磁的方式,紀錄在金屬帶上。這個歷史性的技術革新,改變了影像的紀錄方式,而被廣義的認定為是Digital Camera的起源。

  真正的數位影像,應該是起源於1960年代NASA的月球登陸計劃。當時NASA送出探測器,企圖將月球表面的影像拍攝後傳回地球。不過由於傳回的類比訊號中雜訊太多,以至於沒有辦法從螢光幕上看清楚上頭的影像資料。可是資料寶貴,總不能因為看不清楚就作罷,所以NASA的鬼才們想了一個辦法。就是將影像轉化成數位訊號,輸入至電腦中,然後再利用電腦運算,將雜訊濾除,透過影像資料數位化的方式,大大的提高了影像的清晰度以及銳利度。『影像資料數位化』在這個階段算是真正開始。

KODAK DC40
QuickTake 100

  後來這樣的技術在冷戰時期被加強運用,尤其是在間諜衛星上。透過軍事方面的運用及發展,數位影像的技術成長得越來越快,也越來越成熟。到了1988年時,日本富士公司與東芝公司合作推出第一台數位靜態照相機(Digital Still Camera, DSC),數位相機總算誕生,不過技術宣示應該大於實際應用層面。1995年,KODAK推出第一台消費型數位相機dc40,才真正將數位相機量產成為消費品。同年,Apple也推出QuickTake 100,整個數位相機的消費市場終於打開。

 

數位相機的拍攝原理

CCD

  傳統相機主要靠光圈和快門來控制光線進出,光線照射到底片(含有鹵化銀的感光乳膠層)時,底片上會留下光化學反應的痕跡,而這些痕跡就是底片上的顯影。數位相機的運作方式也是類似傳統相機,同樣利用光圈和快門控制光線,但是顯像的媒介卻換成『感光電阻(CCD or CMOS)』 。

  CCD是一種由數千個光敏電子感應器組成表面的晶片,這種晶片可以將光能轉變為電子訊號,然後再轉換成數位資訊。在CCD將光能轉變成電子訊號後,類比-數位轉換器(ADC)會先計算電子訊號量,然後再透過數位等化器將訊號以二位元方式呈現。在光線被轉換成數位資訊後,數位相機內的微電腦晶片便會利用一系列的數學演算法將所有資訊合成,紅綠藍三原色光的資訊便會被重新轉換為真實的光線色彩。在繁瑣的影像處理過程之後,相機就會把得到的影像圖檔,依照所選的壓縮格式存入相機的記憶卡中。到這裡為止,數位相機的拍攝程序就完成了!

  聽起來很複雜嗎?其實管它是怎樣處理影像資料的,攝影的樂趣才是重點。如果你不曾研究過刮鬍刀的齒輪構造,那麼我想你也沒有必要弄清楚CCD或是CMOS的資料處理原理.. 這些技術規格留給工程師去傷腦筋吧..!

 

數位、傳統,超級比一比

Canon EOS D30

  數位相機與傳統相機的差距其實並不大,如果仔細研究其運作原理,你會驚訝的發現,光圈、快門、鏡頭對焦全都如出一轍。唯一的不同處是:快門由『機械式快門』改進為『數位式快門』,僅此而已,而且只是取數位控制準確的優點,其餘的原理全都相同。這也是為什麼有D30等高階數位相機的出現,不但鏡頭可與傳統相機共用,甚至操作模式都與同等級的傳統相機完全相同。就光線進入相機的這一段過程來說,數位和傳統可以說是毫無分別。

  感光的部分是最大的差異之處。傳統相機感光靠鹵化銀底片接觸光線後產生化學變化,永久性的紀錄在底片上;數位相機則是利用感光電阻,將光線轉化成電子訊號,處理之後暫時性儲存在記憶卡上。感光方式的巨大差異,使數位相機與傳統相機衍生出相當多的不同處,或者是,更準確的說:數位相機就是『數位感光』的傳統相機。

LCD 取景

  由於這項根本的不同,數位相機採用『像素』為畫質衡量基準,傳統相機則沒有這樣的度量準則。數位相機最終拍攝結果為『數位圖檔』,傳統相機則是『底片』。數位相機以電腦運算方式達到『濾鏡』效果,傳統相機則需使用真正的『濾鏡』。數位相機多採用即時LCD顯示拍攝內容,傳統相機則利用觀景窗取景。這些因感光技術不同所產生的差異,也就是我們對數位相機最感新奇的部分。這當中所產生的重大變革包括了:不需底片、快速取得影像、LCD取景等,聽起來是不是相當誘人?別急,這只是理論上的差異性,後面的文章我們將比較實際使用上的優缺點。

 

上帝是公平的,數位相機絕非完美

  數位相機的數位感光確實相當誘人,對於數位影像玩家來說,這簡直是上帝的恩典。免底片、免沖洗、免掃描、快速輸出檔案,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數位相機有如『神器』。不過,上帝絕對是公平的,數位相機的缺點可是一籮筐,尤其是對專業攝影的人來說,這些缺點使他們從天堂又掉進了地獄。

DC用鋰電

  缺點一:耗電。數位相機在使用CCD感光,以及LCD顯示螢幕上都非常地耗用電力,將檔案寫入記憶卡也需要不少電力才能運作。比起一般相機只需一顆專用鹼性電池就可以長時間使用,數位相機採用高價鋰電池,每充一次電約只可連續使用一個多小時,實在相當令人不能接受。耗電量兇造成數位相機的續電力表現非常差勁,反映在使用上,便會常常發生重要關頭時,相機卻沒有電的狀況。當然您也可以添購另一組鋰電池,或是改用外接式行動電源(HighPower之類的產品),用更多的電,來彌補這個惱人的缺陷。

Nikon D1

  缺點二:超低速拍攝。整體而言,數位相機的對焦速度與快門速度都有一定水準,但是儲存速度卻慢得可以,以致於拖慢了整體拍攝速度。仔細觀察數位相機的規格,您會發現,每秒中可以快拍4張以上的機種少之又少,6張以上就是天賦異稟了。而且,更噴飯的是:連續快拍完4-6張之後,相機會有10-45秒鐘處於『無力期』,完全不能動作,直到相機把所有拍攝完的影像全都處理完、儲存完後,才會回覆可操作的狀態。這種慢速拍攝對於一閃即逝的畫面來說,真是一場夢魘。國王企鵝在全國風靡的那段期間裡,我曾經去拍攝過一次,長長的8公尺展示館中,我只拍攝了3張,第三張還是在出口拍的...$#@%^,這樣的經歷真的是永生難忘。當然,高檔的數位相機還是有解決方案,那就是加大相機的Cache。Canon EOS-D30可以每秒3張的速度拍攝,最多連續拍攝8張;Nikon D1可以每秒4.5張的速度拍攝,最多連續拍攝21張。當然,這是專業用『高貴』機種才有的效能,一般消費機種還是得乖乖忍受超慢速的拍攝速度,如果你家的狗或是嬰兒都習慣慢動作行進,那你在這方面的挫折感應該會少一些。

低光源下的雜點

  缺點三:需要充足的光線。光線對於攝影來說是絕對需要的,但是在數位相機上,更是需求若渴。足夠的光線才能夠讓CDD電子元件感應出正確的影像訊號,一但光線不足,便會產生色調偏離、對焦失效、影像佈滿雜點,等惱人現象。尤其是光線不足時所產生的雜點,更是大多數數位相機的致命傷。某些相機有抑制雜點的特殊功能,可以利用補差點的方式,有效抑制雜點的產生,當然這也是亡羊補牢的一種方式。如果您的相機剛好沒有這樣功能,那麼自己動手修整百萬像素中的雜點,應該也是打發時間的另類方法。此外,全暗的環境也是相當棘手的攝影難題,在沒有光線輔助下,會完全無法對焦、無法自動控制閃光燈出力值、LCD一片漆黑。在晚上夜遊的情況下使用數位相機是相當刺激的,因為你完全不知道你對焦在什麼東西上,以及會拍攝到些什麼?農曆七月已到,建議各位最好不要這樣做。

Digital Wallet

  缺點四:記憶卡價格仍高。比起我剛買相機時,現在的記憶卡價格已經掉了一半,然而遇到長途旅行時,記憶卡是永遠不夠的。長途旅行最怕兩個限制:一個是沒電、一個則是沒有儲存空間。就算解決了沒電的窘境,記憶卡的耗用也是相當可觀,出國十多天下來,就算有1G的總儲存量恐怕也是不一定夠用。這時候只能依靠行動儲存設備,像是Image Tank或是Digital Wallet之類的產品來應急。當然,如果您有筆記型電腦,那當然也是很不錯的選擇﹗只是這似乎有些大費周章,這時候才會發現:隨手可買的傳統底片還是可愛多了...

燒毀CF卡中的資料

  缺點五:怕濕、怕熱。所有的電子產品都怕濕,大雨、小雨,甚至一杯咖啡都會讓您後悔一輩子。數位相機同時也超怕熱,在室內連續拍攝30-60張相片後,相機會有微溫,尤其是記憶卡部分,溫度更是會出乎意料的高。如果您在室外,例如大熱天的午後進行外拍,大約10分鐘的曝曬就足以讓相機的溫度高到無法運作。短暫的當機還好,要是LCD或是CCD甚至記憶卡燒毀,那就有得受了。我曾經有在夏日午後的運動場內,因過熱燒毀一張128MB CF卡的經驗,不要不信邪,數位相機真的很怕熱。

  五項缺點都說完了,如果這些店家從沒告訴過你的致命傷,你都可以忍受,甚至覺得『那有什麼?』。嗯,很不錯,接下來我要告訴您:數位相機的真實魅力﹗

 

CG人為什麼需要數位相機?

  買數位相機就和買玩具一樣簡單,拿出信用卡、刷下去、然後簽個名,就可以輕鬆帶回家。只是下個月帳單足以讓你買上三打Spawn經典玩具,還外加海外運費。您要怎麼付清信用卡帳單不是我的問題,不過數位相機的超凡魅力,我們倒是可以來討論討論...

  數位相機最大的優點就是數位化。數位化代表著:1.不需底片 2.可立刻數位編輯 3.幾乎無儲存成本,而這些特點也正是數位相機迷人之處。還記得學攝影時,拿著相機取景半天,卻完全放不下膽子按快門的驚慌感?或者是拍攝快動作影像時,為了多試幾種曝光時間,結果連洗了3.4捲底片卻還是摸不著頭緒的挫折感?這些驚慌與挫折,完全不會在數位相機上發生。拿起數位相機,一旦選定主題,想拍幾張就拍幾張,而且立刻可以藉由LCD螢幕觀看拍攝結果,不論是景深或光感都可以立刻顯現。這樣的即時性,對於攝影的學習有很大的助益,尤其是在挫折感的克服上,實在是令人不禁熱淚瀅框。(小P在攝影的路上實在是挫折感頗深...)

  此外,在數位創作上,把影像弄進電腦一向是相當痛苦的過程。經過照相館的沖洗,每一次的沖洗顏色因為沖洗師傅在藥水上的調校差異,色感都會不太一樣,而且掃描器的校色軟體又會很囉唆的再幫忙『校正』一遍,最後進了Photoshop再自己憑感覺調回原來的色彩。這中間經過了『沖洗』、『掃描』、『自我主觀修改』等歷程,顏色以及圖像精緻度都已非當初拍攝的水平。此外,從拍攝到掃描進電腦,最少需要1個工作天,時間的消耗與資源的浪費是相當可觀的。然而藉由數位相機,從拍攝到進入電腦幾乎可以在一分鐘內完成,對於數位出版或是多媒體應用,數位相機提供了相當經濟的影像解決方案。

ACDsee 中的 MetaData 資料

  數位相機所用的檔案格式多為JPG或是TIFF,這都是一般PC常用的圖檔格式。然而除了交換性好之外,在圖檔中都附有『MetaData』,裡面記載著拍攝當時的所有環境參數,像是光圈、快門、曝光時間、焦距長度、測光模式等,都會附帶紀錄在圖檔中,利用ACDsee等軟體就可以觀看這些資訊。對於攝影愛好者來說,這些自動內建的資料真是好用,每一次的攝影環境都是往後拍攝同樣環境時的重要參考,可是要每次都記住這些快門與光圈設定實在是太累了,有了這些MetaData,學攝影可就方便多囉。

  談到儲存影像方面,對於數位相機來說,攝影作品的保存是相當輕鬆的事。以往保存作品分成兩部分,包括底片以及相片都必須整理分類,小心的放置在防潮箱裡,等到需要時再翻箱倒櫃找出來。大約一年份的底片加照片就可以裝滿一大箱,如果是用『收藏家』之類的電子防潮箱,半年份可能就會裝到滿出來了。佔空間、不易保存、整理費力,是以往相片的缺點,但是如果以數位方式來儲存相片那就簡單多了。一片光碟約可以儲存600張相片(300萬像素),相當於16捲底片,如果以同樣空間來計算,放置一捲底片加上照片的空間,約可以儲存64捲數位底片,也就是2300多張照片。而且光碟片的保存更為方便、廉價,可以重複備分,將保存風險降低至0,不會有底片壞掉就什麼都沒有的遺憾。

  數位相機其實顛覆了以往攝影在生活中的角色,還記得好幾年前,『Konica』的用相片寫日記篇廣告嗎?我第一次看到這個廣告的感覺是:誰家那麼有錢?沒事花那麼多錢用相片寫日記?不過數位相機的低拍攝成本卻徹底改變了攝影在生活中的定位。祖父母的時代,拍張相片可是大事,所有人要穿戴整齊、相貌端正的站得筆直,因為這一輩子可能只拍得起這一次。到了爸媽的年代,拍照普及多了,但是洗相片還是得花不少錢,拍照變成重要節日或是出遊時的留念,一切以留下紀念為主,務求張張都拍得好、拍得美。不過數位相機可就沒有這樣的經濟考量了,從買妥相機開始,拍100張相片的成本與拍10000張相片的成本幾乎是相同的,但是留下的影像紀錄卻是越累積越多,相當類似網路的報酬遞增原理。這樣的特性,使得無經濟負擔的『用相片寫日記』時代終於來臨。我自己的保守估計,使用數位相機與傳統相機,我每次有目的性的拍攝平均張數約相差3倍,漫無目的的拍攝張數更是相差10倍以上。數位相機確實已經在幫我天天寫日記...!

  或許,上列的數位攝影優勢還是無法打動您。沒關係,看看下列的『數位相機的8種CG用法』,相信您一定會開懷大笑,自此動心不已﹗

 

數位相機的8種CG用法

數位相機的用法可以說是百百種,以下我們就介紹幾種CG用法。

1.當作一般普通攝影使用

  目前高階數位相機在光圈與快門的設定上都相當接近傳統單眼相機,鏡頭也多達到3x Zoom的能力,再加上數位相機可以利用特有的LCD視窗輕鬆構圖,拍攝普通攝影作品還算是可以勝任。目前,大部分高階數位相機都以傳統單眼相機為設計參考,功能與設計理念都與傳統相機相仿,部分機種甚至可以長時間曝光(最長16秒)、10x Zoom..等,數位相機要用來拍攝普通攝影攝影作品,個人的經驗是:馬馬虎虎,還過得去!

2.蒐集材質庫

  材質庫是CG人常用的素材之一,市場上有很多成品,像是富爾特光碟、材質辭典..等。用買的很方便,但是一片光碟裡常常適合的素材不多,要價卻高得嚇死人,在對現有產品不滿的狀況下,改用數位相機自己拍攝,就是最好的替代方式。每到晴天就出去外拍一趟,拍攝一段時間下來,發現累積材質的速度相當驚人,平均出去一趟可以拍攝80張左右各式材質,一下子就塞滿一張光碟。看來,以後可以出去賣賣材質片,補貼家用了...

3.網頁或報紙出版

  對於網頁或報紙等,圖像解析度需求並不高,但是對於即時性的需求卻一點都不能妥協的媒體,數位相機提供的Solution可就相當吸引人。不論距離多遠,只要連上網路,傳輸圖檔都非常的快速、方便。目前國外報社系統改用Nikon D1等高階數位相機來作為記者相機的大有人在,而且也有越來越普及的趨勢。撇開D1之流的高階數位相機不談,消費型數位相機對於一般常用的網路出版已經是綽綽有餘,300像素等級的相機可以提供2160*1440以上的圖檔大小,如果要用在網路上,恐怕你還得縮小3、4倍才放得下呢。

4.翻拍文件

  手上有許多資料需要掃描歸檔嗎?掃描器掃一張A4 Size的文件需要約1分鐘,加上繁瑣的影像編輯、儲存圖形,一個小時能掃上十張算是很快了。如果改用數位相機呢?一個小時翻拍一兩百張也不足為奇。前一陣子幫別人掃描一疊證書時,無意間發現這個妙處,事實上,以數位相機翻拍出來的影像,可是比我的古董掃描器好上太多了。當然,這套方法也可用於書店的雜書翻拍,遇到不想花錢買但是又想參考其中幾頁內容的書,最好的方式就是用數位相機『照相存證』。不過,前提是:不要被書店工讀生抓包。

5.數位攝影機

  大部分新的數位相機都有介面可以連結電視,在連接著電視的狀態下開機,電視中也可以顯示數位相機目前的LCD畫面,這下有趣了吧﹗搖身一變,數位相機變成了『數位攝影機』,只是數位相機多半沒有錄音功能,所以需要另外接一個麥克風來收音。不過這算是比較花俏的應用,純粹家庭娛樂用,實用性不高,僅提出來供大家參考。

6.掌上型簡報機

  同樣是數位相機外接電視的應用法,但是實用性比上一個『數位攝影機』實用多了。數位相機多提供有『電視畫面輸出』功能,如果將需要簡報的資料預先作成符合數位相機規範的Jpeg格式,或者是乾脆翻拍簡報用的各項文件也可以。到了簡報現場,只需將數位相機接上電視,一張一張秀出需要的資料即可,必要時還可以放大圖形,讓觀賞者看得更清楚,這是不是很炫呢?(要是我是受報告者,站在肯定創意的立場上,我會給報告者鼓鼓掌,但是心裡頭會想著:這傢伙是不是玩數位相機玩到瘋了?)

7.寫日記

  所有數位雜誌都推薦的數位相機『基本使用法』,相信不需要我多做解釋。每天拿相機拍CG人悲慘的生活遭遇,看來也是不錯的題材。這項用法除了恆心與毅力,其他的實在沒啥技巧可言,恕本篇不再累述。

8.自製簡易型黏土動畫

  實驗性黏土動畫大概是動畫人的創作夢想之一,但是耗時、耗力、影片拍攝控制不易。但是有了數位相機之後,製作黏土動畫將會簡單許多。因為數位相機可以固定各種拍攝環境、不論是光圈、快門、色溫都可以有效掌握,況且拍攝成本低,不需耗用大量底片。事後的影像輸出、編輯都在數位化環境下進行,拍攝效率自然比傳統黏土動畫高得多。我只是突發奇想,自己倒是還沒有試過真正的可行性,內心充滿動畫魂的前輩不妨試看看。

 

結語

  一篇又臭又長的數位相機使用報告,終於到這裡告一個段落。整體而言,數位相機雖不完美,但是在數位影像的應用上,的確已有其不可磨滅的重要性。目前300萬像素的機種在相片沖洗上,5x7的相紙已是措措有餘,未來更高像素的相機不斷推陳出新,將使數位相機的應用範圍更加廣泛。相當期待這一天的來到,畢竟數位攝影對於CG人來說真是再便利不過了﹗

  當然,是否採購一台來把玩把玩,還是要看個人手邊閒錢如何調配。如果您已有採購打算,目前的各式機種都已經相當成熟,可以輕鬆擔負起數位出版的工作需求,數位沖印的價格也都還算合理了(4x6 一張7元),十分建議CG人加入擁抱數位相機的行列﹗

 

小P 撰於 2001.9.4 深夜